经济日报: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纵深拓展

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前不久发布《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报告》。《报告》认为。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。截至2022年。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8100万台(套),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。工业APP数量已超过60万个。2022年“双跨”平台增加至28家,新增72家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
“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。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。”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。工信部坚持适度超前原则,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实施两年多来,基础设施全面建成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份和40个行业。形成综合型、特色型、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服务企业超过25万家。

与此同时。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始终坚持需求导向,融合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。“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已覆盖众多国民经济大类,形成了平台化设计、智能化制造、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化延伸、数字化管理六大应用模式。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,提质、降本、增效、绿色、安全作用日益彰显。”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,一方面源于传统制造企业基因,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成长。例如、家电制造业的海尔卡奥斯,工程机械行业的徐工汉云,钢铁行业的宝信软件等。此类平台的优势在于工业知识、机理、经验沉淀更丰富,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理解更充分。另一方面源于信息通信企业基因。如浪潮云洲、中电互联。此类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具备ICT行业多年的实践和积累,服务制造业场景的信息和通信设备生产运维能力相对较强,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底座,形成产品价值优势。

AGV车辆自动传送物料、RGV车辆协助工序转换。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座5400平方米生产车间,如今只需要39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日常生产。据介绍,实现设备与人的互联互通,建立了更加科学、规范、标准的全流程管理体系,通过安装声、光、电等传感器,公司依托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数字化车间。

“通过浪潮云洲赋能、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%,车间综合运营成本降低了17%,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7%。”公司生产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说。今年自产产值的目标是去年的两倍,达到3.8亿元,去年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数字化改造,当年综合效益增加533万元。

今年一季度。工信部发布了5G工厂、工业互联网园区、公共服务平台等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,带动工厂、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,打造一批应用实践样板。目前、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.2万亿元,同期增长15.5%。

“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,两者深度融合将进一步释放技术的应用价值,工业互联网又是5G规模化应用的主阵地。”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介绍。覆盖20个应用场景,公司打造8500多个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项目,建设了超过2000个5G工厂项目。在广东。5G亚米级融合定位智能仓储完成商用落地,5G LAN(局域网)、云化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等技术应用于长安汽车5G车间,实现柔性生产,削减了30%的物流库存;在重庆,中国联通与美的合作共建5G智慧工厂,节省30%的维护费用。

“工业互联网发展已步入快车道,但要实现规模化应用必须进一步下沉工业现场,深入核心生产环节。”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表示。还要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。工控系统及设备暴露等风险逐步扩大。针对老旧设备更新升级难等建设现状,市场迫切需要懂工业制造的安全服务商和产品提供商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同样认为。要分业施策引导传统产业做好数字化转型“必答题”,激发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活力关键在于以需求为牵引,运用工业互联网进行全方位、全链条数字化改造。把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摆在突出位置。促进工业互联网从“有用”向“有效”提升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式转型,充分发挥大企业带动作用。同时、统筹推进网络、平台、数据、安全、标准体系建设,要加强政策引导。加快先进计算、工业网络、工业芯片、工业智能、工业模型、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技术攻关。提升端、网、边、云、用的产业供给水平,加速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与个性技术整合创新。

“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。需要产学研用金各方协同努力。要通过市场化、多元化社会融资。才能推动企业间要素协同,以资本为纽带聚集人才、技术、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,支持平台企业持续扩大规模、释放活力。”鲁春丛表示。深化IT(信息技术)和OT(运营技术)融合发展,要做好打团体战、攻坚战、持久战的准备,工业数字化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。

信息来源: 
2023-05-24